平均年龄23岁,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MBA
来源:www.china-us.com 作者:燕定美中教育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1日 10:13
摘要:
耶鲁Silver Scholar的录取条件有哪些?什么样的申请者能够脱颖而出?毕业以后学生们从事哪个行业……燕定女神学姐 微笑小姐S 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带来耶鲁Silver Scholar (银质学者)项目的介绍~~~耶鲁Silver Scholar的录取条件有哪些?
什么样的申请者能够脱颖而出?
毕业以后学生们从事哪个行业?
回国还是留在美国?
燕定女神学姐 微笑小姐S 这就为大家带来了耶鲁Silver Scholar (银质学者)项目的介绍。
平均年龄23岁,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MBA
文 by 微笑小姐S
耶鲁开设的 Silver Scholar (银质学者)项目,最快本科毕业3年就可以拿到MBA学位。项目的设置是1+X+1,本科生一毕业就和其他MBA一起上课1年,中间可以自由选择去工作1-8年,之后再回来读第二年MBA。
从2001年创办至今,Silver Scholar已经有26年的历史。从一开始的只录取耶鲁本科生,到现在开放给全世界学生,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能够被这个项目录取。
这个项目会录取什么样的人呢?这些年轻的MBA们进入耶鲁后就一番风顺了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这个项目?由于Silver Scholar每年录取的人数很少,大家可能很难从其他渠道深度了解这个项目。本期S采访了3位 Silver Scholar 同学,希望能带大家直观、真实的了解这个项目。不只光鲜亮丽的一面,还有其中的挑战和困难。三位同学的回答也很真实和深刻,希望你们能喜欢~
先简单了解一下三位学霸~~~
Susan:北大光华的高材生,沉迷滑雪的南方人,埋没民间的麻将高手。GMAT 750,托福 115。她是S认识的做过实习最多的人了,本科期间竟然做了10份实习,居然一路从摩根大通做到了startup!但是这个暑假,她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自己的老本行--金融业,去芝加哥做 banking。
小纯:妥妥的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 GPA 4.0,Facebook, Microsoft, Airbnb 这些别人梦想中的公司,她都实习过。成绩不是 Honor 就是 High Honor。找她一起写作业,她已经把下星期的作业都写了。嘻嘻哈哈3个小时,别人都没干,她就能边聊边写4页paper,你说气人不气人。还没毕业,已经参与了一家创业公司。对了,忘了说更气人的,入学那年她才不到21岁,是耶鲁史上最年轻MBA...
Harry:他是北大四大“疯人院”物理学院的学生,GMAT 770, GPA 3.8, S无法想像这智商得高到什么程度。 他说自己读大学的初衷是成为物理学家,然而发现自己更喜欢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成功从物理转行到金融,本科期间就在包括高瓴资本在内的多家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实习过,这个暑假,他更是拿 offer 拿到手软,最终选择了一家在上海的对冲基金。
📎 什么样的候选人能够脱颖而出?国内只录取清北的学生吗?
Susan: SOM的招生官很看重的一点是你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会根据你的实习经历来判断。比如我面试的时候,招生官就很仔细的问了我的每一份实习是怎么找的,到底是靠爸还是靠自己,并且看你以后的职业目标和实习经历是不是相符。
小纯:不同行业背景的要求不同,如果SOM在某一个行业传统上比较弱,他们也会希望能招到这个行业的学生来补充自己的弱项。比如我是做 tech 的,而SOM可能在这个方面并不是很强,我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被招进来的(笑)。同时SOM录取的人也跟其他学校有些不同,我觉得他们想要的 candidate 是真的可以 make an impact, change the world。
Harry: 我觉得是对职业目标有比较强的思考和热情的人,并且在之前的经历里有佐证,有 proven success track record, 其次 GPA, 社团经历也很重要,要证明你是个比较靠谱的人。学校对Silver Scholar也很重视,可以说是一举一动都在关注下。有时一个学生的决定都要一个 committee 来一起讨论。
S的补充:我们这一届录取的 Silver Scholar,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行业背景。所以你不需要觉得只有做某些行业才是商学院喜欢的,大家的背景很多元化。你需要的是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让其他的候选人无法代替你。Silver Scholar 的申请过程与 regular MBA并无差别,但是没有工作经验,就需要用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比如说丰富的实习经历,校园领导力活动,还有过硬的GPA, GMAT,据S了解到的情况,Silver Scholar 的 GMAT 一般都在 750以上。另外,不只是清北的人可以被这个项目录取,之前也有复旦的,今年录取了南大的。
📎 你觉得在这1年里最困难的是什么?
Harry: 找工作,发觉有很多没有预料到的困难,包括语言,文化,项目本身的设置,还有找工作的 timeline。 如果要找纽约的投行分析师职位,一定要尽早做准备,暑假就开始做networking。
小纯:找工作的过程确实有很多困难,一开始我以为会一帆风顺,来了以后才发现很难。很长一段时间怀疑自己为什么放弃了曾经舒适的生活,到手的工作 offer,要来给自己找困难。身边也有很多否定的声音,压力很大。但是后来发现,我了解到了很多不同的行业。这个历程我来说就像一场考试。没有人会把你捧在手心里帮你找,完全靠自己,这些经历会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担当的人。
Susan: 对我来说是culture shock, 以前和中国人在一起我很爱讲笑话,大家也能明白我的笑点,但是刚开始和美国人聊天经常不知道他们笑什么,蛮绝望的(笑)。也是来美国之后才发现自己对其他文化并不了解。另外就是,很多公司并不了解这个项目,需要跟不同的公司反复解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要来读MBA这些问题。
📎 那你们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呢?
Susan: 开始想找北美investement management, 后来发现很难。参加两个stock pictch 比赛,有机会见到很多公司和前辈,也有机会network到面试。但是headcount少,很多时候只招美国公民。后来遇到非常好的前辈内推banking,面试的比较顺利,于是暑假去做banking。
小纯:一开始想做 product management, 想去google, facebook, 再回来som完成MBA,觉得这样人生很圆满。然而却比想像的困难,陷入了低谷。8月google就打电话来催我面试,说我是理想的候选人。然而后面却面试的不好,压力很大,觉得自己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后来疯狂申请 product managmenet intern, 也没有什么满意的结果。之后有一次去了PE & VC Conference,认识到VC这个行业,听到红杉的高管评价startup,觉得他的发言快准狠,对VC这个行业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二月份开始找VC工作,后面很幸运的找到了理想的公司。这个过程其实也挺困难的,我的中文不好,写cover letter得到很多朋友帮助,觉得自己很幸运。
Harry: 来之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先在北美做banking,之后在北美或者香港做PE。然而在北美找banking的过程并不顺利,发觉和bankers们的性格和文化并不fit。之后有幸见到了几位传奇的公开市场投资人,意识到从性情和工作内容上,我都更适合做公开市场投资,于是决定更集中精力寻找这个方向的工作。去年的冬假,我留在纽黑文准备面试, 同时读了很多投资大师的书,做stock pitch,假期过得很枯燥很nerdy,然而假期过后就得到很多好消息,找到香港和国内投行和投资公司的工作,最后选择一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国内办公室的工作。整个过程让我很认真地重新审视之前想当然设定的职业方向,更加真实坦然看待自己的兴趣,重新修整职业道路。
📎 没有工作经验读MBA会有收获吗?
Harry: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了很多读MBA之前没有的工作机会。而且Yale的名气在亚太地区确实很受追捧。当时我想找hedge fund的工作,在
小纯:我觉得跟比自己大的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职场技能,看问题的角度。这1年来受挫折再成长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多。也交到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提高人脉。
Susan: SOM的人都很真诚,大家不会只告诉你自己成功的故事,也会和你分享失败的故事,让你学到很多前车之鉴。并且可以认识一些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人。看看那些比我们大5岁的人,可以大概了解未来的5年我会怎么过。
S的补充:很多人来读MBA都是为了switch career,你可以从他们MBA之前和之后的行业来学习,然后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其次,你的同学以前工作的公司可能就是你之后想去的公司,你可以从他们那里了解更多的公司信息。
📎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这个项目?
小纯:grit, persistent, passionate。你需要是一个self-driven 的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来了以后付出很多的努力,并且不会被其他声音打扰。
Susan: positive, open-minded, inquisitive。你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如果你始终心态比较积极,最后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你也会遇到很多想法、经历跟你完全不同的人,要以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Harry: curious, long-term thinking, stay hungry. Someone wants a yale degree at young age.
除了上面的这些,S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是耐心。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付出比 regular MBA 更多的努力,找到的工作还不如他们的好。然而通过不断的反思,S意识到,这个项目最大的好处是自由度。你可以在中间任意去尝试自己喜欢的行业,想工作的地区,发现自己到底喜欢、适合做什么,不管怎么试错,你也有一个safe belt - 之后还可以回来继续读MBA。而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其他MBA学生也只有一个summer的时间可以尝试。其次,身边同学的经历可以教会你如何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你也确实能比别人在更年轻的时候拿到MBA学位。这个项目的收益,更多是长远来看的,有时候一步登天不见得是一件好事。Silver Scholar表面上看起来像“少年班”,实际却教会了我沉淀积累的重要性,如何做理性的职业选择。
从痛苦,到成长,到领悟,S这1年也有很多的感悟,有机会也会再单独写一篇自己的经历和收获。